第103章 老陆家的第一辆车(2 / 2)

加入书签

这会儿徐芳萍插话道:“儿子,你二舅介绍了个朋友,他那有辆二手面包车,正想转卖。

我和你爸提前回来,就是看车去了。”

“哦,好事情啊,什么车?多少钱?”陆泽高兴地问道。

徐芳萍回答道:“两万出头点,叫啥牌子来着?建军还是你说吧。”

陆建军接话道:“是辆昌河面包车,开了也就一两年,车况还不错。

发动机都是进口铃木的,不是国产发动机。

要不是他家里有事急用钱,也不会这么便宜出手。”

“那很好啊,这价格很有性价比。”陆泽闻言立即支持道。

昌河面包车,他很清楚,在90年代可是面包车行业的老大。

这是江右省本地的汽车企业——昌河铃木,生产的面包车。

昌河铃木是由昌河汽车、昌河航空工业、铃木株式会社及冈谷钢机株式会社共同投资组建的合资企业。

昌河铃木生产的昌铃王面包车,在90年代绝对是烂大街的车型。

就连京城的很多面的(出租车),几乎都是昌河面包车。

在南方,昌河面包车就更为普及。

尤其是昌河汽车和铃木汽车合作后,上了铃木发动机版本的面包车,更是畅销一时。

在90年代,很多体制内单位的公用车,都是用的昌河面包车。

陆泽记得昌河面包车,国产发动机版本,新车也就两万多块钱。

而进口铃木发动机版本,新车则要四五万。

两万出头点,买辆二手铃木发动机版昌河面包车,只要车况好,还算能接受。

反正这辆二手面包车,也就是过渡一下。

要不了两年,老爸老妈赚钱了,自己都会想着换车。

徐芳萍犹豫道:“一下要两万多块钱,真有点舍不得。”

“老妈,你和老爸来回跑一样要花钱坐大巴。

自己买车,就当提前透支坐大巴的钱。

而且,来回奔波这么辛苦,有个车不仅节约时间,还会轻松很多。

以后包子店越开越多,这都是小钱。”陆泽忙宽慰道。

面包车可是生产工具,有利于老爸老妈的工作效率,这点钱该花还得花。

不然,一个个县的市场拓展下去,总不能都坐大巴去。

距离远的县,时间上也不允许。

有辆车,其实是帮他们省钱省时间了。

陆建军附和道:“对,这点钱不能省。

节约出时间,你还能多回来照顾照顾儿子。”

老爸这话,让陆泽很无语,他是需要照顾的人吗?

您二老多多出去赚钱,才是正事。

陆泽忙转移话题:“老妈,川东县那边安排过去的老员工,都确定了吗?”

“早都定了,彩玲和淑芬她们两人带队过去。

本来我最想让丽娟过去坐镇的,但是她家两个孩子,实在走不开。”徐芳萍回答道。

陆泽又说道:“老妈,彩玲阿姨和淑芬阿姨,她们跟去川东县,定了涨工资。

留守的店长,也要相应涨一点。

不一定要涨那么多,但多少也要表示一下,鼓舞士气。

不然,大家心里会不平衡的。”

“儿子说的在理,彩玲和淑芬她们,都给涨了一百多块钱工资。

丽娟和美凤她们,多少也要涨一点。

还有新提拔的店长,也要表示表示。”陆建军也大为同意。

徐芳萍回道:“行,我知道了,回头就和她们单独说。”

“老妈,千万记住别搞大锅饭就行。

能者多劳,按劳分配。”陆泽叮嘱道。

徐芳萍不屑道:“知道,我就是吃大锅饭吃到下岗的,我还能不懂这个?”

陆泽笑了笑,忙给老妈夹了个排骨,又捧了两句。

仅过了两天,陆建军相当有决断,直接就把小面包车开回来了。

虽然不是什么小轿车,但在食品公司大院,还是引起了一阵骚动。

毕竟几个月前,陆家还是和大家一样,面临下岗的职工。

没想到,人家现在面包车都买上了。

一阵羡慕嫉妒恨,自然是少不了的。

徐芳萍围着面包车,一连转了好几圈,又跑到前后座分别都坐着感受了一下。

虽然买之前心疼钱,可是等车开到家门口,多少还是会有些得意。

徐芳萍心想,到时候开着这面包车回老陆家过年,再看他们谁还敢瞧不起自己。

这车再破,也是老陆家所有人里,凭自己本事买的第一辆小汽车。

他们那些官老爷,蹭公家车算什么本事。

陆泽看到这车,是不可能有什么感觉的。

前世他什么车没见识过,一辆破昌河而已,怎么可能让他激动。

只不过作为家里的第一辆车,也算是给老爸老妈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。

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。

享受过私家车的便利后,以后怎么可能还受得了去挤大巴车。

陆泽可以预见,老陆家以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辆小轿车,也不远了。

----------------

PS:先发一章吧,后面还有两章,正在写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