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7章 鬼厝(2 / 2)

加入书签

毅虹一愣,胡林?她警惕起来,这不是什么好人,应该离他远一点。哎,出钱租房,管他什么人?

她倒觉得“红砖厝”挺新鲜的,那不就是红砖瓦房嘛,与家乡的青砖瓦房区别不大,为啥叫什么厝呢?

在闽南方言里,“厝”就是房子,红砖厝就是闽南最具代表意义的传统建筑。在鹭城一带有很多这样的厝。

向城见她有兴趣,为了显示自己有学问,就口若悬河地卖弄起来:

在鹭城,还有不少比这个红砖厝更为豪华的古厝,它是模仿皇宫式的建筑风格建造的。这类建筑源始于唐昭宗光化年间,是闽南地区极具特色的传统古老民居。

它为人们开启了一扇充满温暖而疏远记忆的大门,浓缩了闽南人坚韧、开朗、沉稳、豁达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美好祈愿,也酝酿了古厝丰富多彩的建筑表达,形成了红砖文化深沉而独特的底蕴。

毅虹笑道:“你不是当地人,却对这里的事懂得不少嘛,还深情地谈起了鹭城建筑文化,有意思。”

向城不知道这是赞扬还是讽刺,说:“不好意思,瞎说的。”

“你和我瞎说?我来鹭城时间不长,你可不能骗我。我已经吃过你一次亏了。”

“毅虹姐,别哪壶不开提哪壶,扭你和思锁去派出所的事,是个误会嘛,我肠子都悔青了。大人恕罪,小人以后不敢了。今后,只要你愿意,我会真心地帮你和思锁。”

“好啊,有人帮,谁不愿意?言归正传,那我们就去看看胡林家的红砖厝吧。”

向城心里热乎起来,她接受自己帮助?那明天就去街上买些内衣内裤鞋袜送给她,现在她管理饭店,穿得不能太寒碜。哎,也不知道她会不会接收。

“向城,你发什么呆?去胡林家。”

向城思绪被打断,立马说:“不能去,恐怖,听当地人说那是鬼厝。”

鬼厝?毅虹更觉稀奇,什么鬼不鬼的,当年她为了挖野菜摘野果采藿香,独自一人去乱坟场,陪伴她的是一个个坟头,可也没见到什么鬼啊。

向城脸色变得铁青,执意劝说毅虹不要去。

鹭城的胡姓是客家人,但如今已没人会讲客家话。胡林是其后裔,他家的老宅是祖上传下来的。据说住在这个院落里的人都是单传,这本来就是一件怪事。

胡林的祖父母和父母分别于解放前夕和三年困难时期,双双暴死在床上。坊间原本就流传胡宅闹鬼,发生这样的悲剧后,人们深信这是鬼厝。

胡林成了孤儿,由生产队供养,六十年代中期他应征入伍,两年后回乡探亲时订了婚,他就把这座宅子交给未婚妻居住。

后来,部队批准他回乡结婚,可是未婚妻和一男子死于床上。为了配合地方工作,部队将其处理回原籍。胡林始终不承认杀了人,当地公安部门没有足够证据证明是胡林作案,只能不了了之。

从此,谁也不敢接近胡宅,更没有女子愿意嫁给胡林。他成了孤家寡人,整日无所事事。考虑到他家挨着林子,就安排他当了护林员。

“毅虹姐,这个地方真的闹鬼,不能租。”

“我不信鬼,你知道只有近鬼没有远鬼的说法吗?”

“没有听说过。”

“你从海通来,如果对这些一无所知,你会害怕吗?肯定不会,这就是没有远鬼的道理。所谓只有近鬼,是因为对周围的环境太熟悉,对已故的人是怎么死的太了解,这就产生了害怕。正所谓无知者无畏。”

毅虹的解释让向城松了口气,女人都不怕鬼,自己这么胆怯,不让她笑话不是男人吗?他硬着头皮陪着毅虹去找胡林。

胡林不在家,门没有上锁,门环上系着绳子。向城解开绳子后,陪毅虹进了屋。

她举目四顾,还真有些古韵。她从小到大一直住的是土墙草屋,对眼前的建筑,也无从欣赏评价。

她是实用主义者,仔细打量着房间的格局,盘算着如何安排员工入住。

窗边的书桌吸引了她,玻璃台面下压着不少照片,胡林还有这份雅兴?突然,两位军人的合影让她心头颤栗,是胡林和思锁爸爸金锁的合影。无数的恨,不尽的爱,一下子涌向心头,她顿觉头晕目眩,一个踉跄摔倒在了向城的身上……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