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五章、返回(1 / 2)

加入书签

新一期的《东洋经济》,《社会动态》先后出版,开始在街头售卖。

几乎是同时,期刊社寄来的样刊也摆到了杨一斌的办公桌上。

《东洋经济》杂志偏向务实,因此他们摄影师拍下的是杨一斌正襟危坐于办公椅上,一脸严肃地看向镜头的正面照,杂志封面采用的就是这幅照片。

这幅照片努力传达的是他成功商人的形象。

木村泽捉笔写成的分析文章中,对他的定性十分明确:

年轻的商界奇才,拥有专业领域的敏锐直觉,其创意不拘一格,有如神助。

而《社会动态》杂志封面上的杨一斌则是微笑着的,更显得亲和。

里面的报道文章笔墨侧重于他的天分和突出的灵感,以及他想表达的独特的思想。

在岛国,他不知不觉已经在线下出名了。

而在电视台上,《鲸鱼》这则广告连同其教益,很轻易地被大众所接受。

其原因可能在于它采取的是讲故事的方式,一则故事当它通过反转的方式把出人意料的东西告诉人们的时候,它就更容易被人们所接纳。

相比于业内人士,那些在网上看过这则广告的人,倒是惊诧于原来杨桑居然这么年轻。

年轻却又思想成熟,给人以教益,不愧是可称为鬼才的聪明人。

这是只有有神妙天赋的人,才会获得的称号,在广告领域曾获得过这个称号的是将电通带到巅峰的社长吉田秀雄。

在音乐歌曲这个领域,目前拥有这个称号的是米津玄师。

日ben恰恰是个尊重天才的国度。

于是,杨一斌很吃惊地发现他在日本开始有自己粉丝了。

他在日本的偶像博客平台Ameba上面有了自己的粉丝俱乐部,成员已经有几百位了。

这些是粉丝自发帮他建成的,不仅如此,还把他的简介、照片、资料、作品等放到俱乐部网页中。

这还是公司喜欢追星的员工在偶然间发现的,杨一斌得知后还去看了看,俱乐部中已经有几百名粉丝了。

里面已经有几十条评论,置顶的那条评论在解释他们建立俱乐部的初衷——

muy6-Yui:“……这里是给大家一个讨论与寻找资料,接受教益的地方,期待杨桑能有更多新的作品问世。”

下面的留言都很平和,除了感谢带来的启发,就是祝贺未来有更好的作品问世。

不得不说,日本fan club的整体氛围真是不错,平和融洽,很少有国内饭圈那种狗屁倒灶、粉丝拉帮结派撕逼的情况。

杨一斌也是觉得稀奇,自己在国内还没怎么样呢,到岛国反而混到饭圈来了。

不过想想么瑶的众多粉丝们,他倒也释然了。

……

时间过得很快,沪上公司的导演江童给他打了电话,说按照他的剧本已经筹备好了拍摄相宜木草公司的化妆品广告,问他是否要回来亲自制片。

在曰本也已经忙的差不多了,现在也该回去了。

“那你们稍等,我今天坐飞机赶回去,明天咱们就开拍。”

随后他便打电话给袁菁:

“我打算回沪上了,你是想在曰本继续待一段时间,还是一起回去?如果不回的话,签证的问题我来解决,不会有什么影响。”

袁菁其实已经初步适应了在曰本的生活,她在这里感觉挺不错,但她还是更想回家:

“我跟你一起回去吧,回去好好学学日语,下次再跟你一起来曰本。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