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7 明察暗访探究竟 家书千里送姻缘(2 / 2)

加入书签

孝瓘道:“先生谬赞。”

“今日之事,先生有何看法。”

尉相愿道:“强征夫役之事,可不止雁门郡一处。只不过雁门郡早些年连年征战,人口锐减,又有一个好大喜功的太守,因此才最先暴露出来。小公子只查刘起,恐怕治标不治本。夫役之事,归根结底是陛下大肆修建宫殿造成的。”

“先生慎言。”孝瓘语气有些冰冷。

尉相愿不在意的笑了笑,他能看的清,小公子又怎么会看不清。

“小公子心如明镜,我也不必多说。但我还是要问一句,办了刘起之后呢,下一个刘起又该如何?”

孝瓘正色道:“先生研习圣人之道,熟知‘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’,反之也应当清楚,在其位,当谋其政。我作为代肆州刺史,当前要做的,是肃清肆州地界。”

“在其位,当谋其政?”尉相愿细细咀嚼这七个字,半晌,哈哈大笑,“小公子之才能,令人佩服。既如此,身为小公子谋士,我也当为小公子尽力。”

尉相愿起身,伸了个懒腰:“走吧,吃饭去,明日还要去雁门郡。”

孝瓘眉头微微舒展,“辛苦先生了,可是先生不能去。”

知他者,尉相愿也。刘起是一定要查办的,今日之事,定瞒不过刘起,既然如此,他就先下手为强。他在明,就需要有人在暗。可是尉相愿不行,他这几日经常外出,很容易被认出来。

他需要另一个信任之人暗中查探此事。

这时,相和敲门进来了。

“公子,王姨娘的家书。”

相和将一封厚厚的书信交给孝瓘,还偷偷打量了一下,见公子并没有什么异常,才放下心来。

这么厚的书信?莫非出了什么事?

孝瓘赶紧将书信拆开,足有五六张纸。孝瓘一页一页看过去,顿时有些哭笑不得。

原来王氏还在张罗着给孝瓘娶妻,这回更是直接画了几个画像来,问他相中哪一个了。

“清河崔氏、范阳卢氏、荥阳郑氏,都是大家闺秀啊!”

尉相愿站在孝瓘旁边感叹,伸长脖子偷看。

“荥阳郑氏?”听到荥阳郑氏,相和十分兴奋,“王姨娘说荥阳郑氏家的嫡长女秀外慧中,和公子是天作之合!”

孝瓘没有在意二人说什么,而是在仔细的看家书。信是二哥执笔的,京城一切安好,提到亲事,二哥也是一笔带过,可能是拗不过王氏,只好把画像一起寄了过来。

孝瓘将信收好,相和来的正好,他有事要安排相和做。

“相和,明日你出去暗中打听一下关于刘起强征夫役的事,看能不能找回些有用的东西。”

相和生病一直没有出去,一时半会不容易被发现,让他去打探,最合适不过了。

相和见公子面色严肃,便知事情的重要性,“公子放心,相和一定能办好。”

“嗯,此事牵连雁门郡太守,你要小心些。”

“是。”

无论什么事,只要是公子交代的,他就算豁出性命也一定能完成。

孝瓘点了点头,累了一天,这会绷紧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,顿时觉得有些饿了,于是招呼二人去吃饭。

尉相愿走在最后头,拽了一下相和,小声问:“娶哪个?”

相和翻了个白眼,“我怎么知道!”

尉相愿撇了撇嘴,过了一会又拽了相和一下:“小心点。”

是夜,孝瓘躺在床上,脑中不断回想起城外村子里的残垣断壁疮痍满目。以前,他在书上读到民不聊生,读到赤地千里,可远远没有今日亲眼所见让人震惊和痛心。然而,更让他痛心的是老者眼中那抹失望,对生活的失望,对朝廷的失望。<!--over--><div id=center_tip>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