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4章 辩理(1 / 2)

加入书签

正因为楚国强大,当今之世,能对大楚造成威胁的能够几个?

数来数去,距离最近的竟然是北方的秦国。

秦国一国之力,便占有天下半数土地,更有圣人、神器镇国,秦王嬴政更是雄才大略之辈,野心早已在征伐韩国的过程之中显现。

尤其是新郑的遭遇,更是让很多人内心同情,虽然大家因为土地你争我打,但是总归是六国贵族同气连枝,几百年前祖上还有过交情。

即使国家被灭,也不会遭受太过分的屠戮,拿项氏一族来说,当年项国被灭,宗室改姓项,托庇楚国,最终也流传了下来。

但是杀神白起并不是这般想的,以他屠夫本性,当绝灭六国贵族,如此方才使得六国之地安稳。

这种想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,日后大秦为何二世而亡,就是因为嬴政死后,六国旧贵族皆反,光复旧地,其中尤以楚国旧贵项氏一族为最,破关入咸阳,杀秦王,分封六国,如此才有刘邦被封为汉王。

以老夫子的地位,能够随意命令他的人几乎不存在,之所以前来堵路谩骂,是因为受到了昭景一系人马的撺掇,思维上的陷入了误区。

现在被楚歌点醒之后,顿时成为了反秦一派的坚定支持者。

“如此说来,山东诸国的威胁不过是小事,真正的亡国之危应在山西的秦国”,夫子正色说道。

山西和山东之别,在指崤山。

崤山以西为秦国土地,崤山以东为其他诸侯国之地,这是一道分界线。

不得不说,夫子虽然年纪大了,但是相当明事理,在国家大事上面没有顽固己见,而是能够听进去别人的看法。

背后别有用心之人一开始的打算便是制造楚歌与夫子之间的矛盾,最好使得两者之间的冲突激化。

这样的话,夫子受辱,必然会影响楚王的观感。

对于这位在潜邸之时的老师,楚王一向敬重,若是打了夫子的脸,那和打了楚王的脸差不多。

联盟之事,楚王的意见最为重要,朝堂上臣子的争论再怎么激烈,也只是提供参考意见。

见到夫子的观点发生了变化,楚歌心底也松了一口气,这第一关算是过去了。

昭族偷鸡不成蚀把米,不但己方损失了一员大将,还给楚歌拉来了一位臂助。

“今日之事是老夫目光短浅了”,夫子拱了拱手,算是表达了歉意:“来日必会向大王进言,说明此事。”

“少师也是为国家忧虑,纵然有失,那也是被小人蒙蔽了眼睛”,楚歌回道。

解决了这一关,领路的宦官方才得以继续前行。

走过宫门,长道,石阶,最后便是朝政大殿所在。

楚国土地辽阔,占据有整个南方,潜力很大,只是内部问题很多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