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3章 百家之会(1 / 2)

加入书签

楚歌并没有等待太久,很快门内便传来一阵骚动,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在众多儒生的簇拥下走了出来,见到楚歌后,当即上前行礼道:“儒生孟轲见过相国大人。”

这一礼行的端正,正是周朝时期惯用的礼节。

楚歌一惊,孟轲不就是亚圣孟子吗?没想到稷下学宫如此重视,竟然将这位一品大儒派了出来。

他连忙上前躬身扶起:“前辈折煞楚某了,孟先生德高望重、学究天人,可谓是天下之师,德行之范,在下心中仰慕已久,如今能见得孟先生一面,实在是不胜荣幸。”

学宫如此重视大周,楚歌也要回敬三分。

礼过之后,学宫中人将楚歌迎入门内,那些年轻的儒生都是很好奇地看着这位远道而来的贵客。

但是慑于一旁的孟子,又不敢开口说话。

毕竟儒家的规矩是最多最严格的,一举一动皆有章法。

当初周公制定礼乐,作为日常生活的准则和道德规范,强调的是身份和地位之间的等级制度。

后来礼乐崩坏,诸侯混战,于是孔圣人一直提倡周礼,并且在学宫之中严格奉行。

以孟子的辈分,他不开口,自然没有小辈说话的份。

“不知相国大人此行过来所为何事?”孟轲一边引路,一边问道。

“楚某对于儒家文化仰慕已久,今得了空闲,所以前来拜访,若有叨扰之处,还望恕罪”,楚歌说道。

他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心思,而是打算先试探一下稷下学宫的态度,然后再做打算。

儒家不似魏王那般武夫,喜欢直来直往,以文人的性子,需要多委婉几遍。

“阁下相国之尊,能来学宫,是我等的荣幸”,孟子不卑不亢地说道。

这句话是纯粹的客套了,以稷下学宫在齐国的地位,就算是齐王过来了,都不敢说这是学宫的荣幸。

不过儒家门人一向谦虚谨慎,低调无比,平素不与其他流派争锋,过的十分平和。

虽然实力上已经隐隐有天下第一的征兆,但是却不显山不露水,很少引起旁人的注意。

不过若有人认为儒家软弱可欺的话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

在外界看来,儒家的确是以学问著称,不过现在的儒家门人都是文武兼修,文能安邦,武能定国,不但钻研学问,还要修行神通。

学问治国,神通杀敌,两不耽误,加上忠君爱国的思想主张,儒家能够在诸侯朝堂之上站稳脚跟,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
“听说学宫之内藏书万卷,天下诸子百家学说与功法尽皆藏于其中,更有圣人时常教诲,不知楚某有没有这个机会,能旁听圣人讲学”,楚歌问道。

讲学是一方面,他最想做的还是见圣人一面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